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成果

践行博雅教育 成就博雅师生

发布时间:2015-04-14 11:36 作者:管理员 点击量:

习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教育梦”。今天的七中人,紧跟时代脉搏,也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实事求是地构建我们的“教育梦”。

创立于1912年的常德市第七中学(以下简称“七中”),前身为武陵县府“育德女校”。100余年来,学校五迁校址,五更其名。2003年10月进入“湖南省重点中学”行列,2006、2012年两次顺利通过“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督导评估。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薪火相传,弦歌不辍。虽历经沧桑,但滋兰树慧,名播三湘。

学校发展的基本路径有两条:一是外延式发展,指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张和人、财、物等数量的增长;二是内涵式发展,指学校教师得到健康幸福的专业成长,学生得到身心全面发展和学业个性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得到全面进步,学校特色更加鲜明。七中今后的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发展道路上的转型升级。

一、践行博雅教育:创造适合每位学生的教育,发展每位学生的天赋才华。

博雅教育源于古希腊,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这一来自西方的教育理念与我们目前以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为重点的教育观念的变革正相吻合。“博雅”教育思想也并非是一个全新的西方概念,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以人的精神品格为重要培养目标,实现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博雅君子人格就已经成为教育者的最高理想。“博、雅”二维构成君子人格的整体框架,“博雅”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

七中在“育德女校”时期,开始倡导“博雅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广博通达的智慧,良好的思辨能力以及对抽象艺术形式的感受能力,这种追求新知、重视修养的精神与理想,就是七中“博雅教育”的传统精神。从教育的内容来看,“博雅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以人格修养为内核,同时又将知识习得与艺术修养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与过程。“博雅教育”的核心就是培贤养能,就是通过人格培养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才华。

七中在探索发展中形成了富有个性特色的办学目标:“办有品位的学校,当有灵魂的教师,做有涵养的学生”。践行博雅教育,成就博雅教师,培养博雅学生。育人目标是“培养博学雅行的现代人”。让学生人格健全有涵养,勇于创新有智慧,全面发展有特长。办学策略是“依法治校,质量立校,名师强校,特色兴校,文化润校”。依靠全体教职工,把所有的班级办好,把所有的学生教好,把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做好,把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建设好,形成具有七中特点的发展模式。

学校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让教育回归本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重点在于育人,其本源意义应该是激发学生的真善美。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为主攻方向,彰显对学生个性、人性和生命的尊重。培养学生美好的人性,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生,从而建设美好的社会。

学校要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第一位置,让教育回归本源。一切为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全面、有特长地成长,让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从而过上美好的生活。

二、成就博雅教师:构建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搭建完备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教师成长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奠基性工程。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七中先师在“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的感召下,秉承着团队精神、实干精神和奉献精神,进德修业,不辱使命。七中的教师是有品格的教师,他们知识和道德并重,富有道义担当、人格魅力和良好的作风;七中的教师是有学问的教师,他们术业有专攻、有能力、有才华;七中的教师又是有凝聚力的教师,他们协同攻关,积极向上、富有活力,共同培养人才,共同承担起学校的责任和使命。这些,就是七中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内涵。

(一)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深入实施教师培养“四大工程”,即“名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班主任培养工程”。进一步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保证培训经费,提高培训实效。积极开展教师专业阅读、案例研修、同伴互助、校本研修等活动,培养教学与科研骨干,打造学科领军人物,形成结构合理的博雅教师梯队。

(二)创新教师人本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管理。制定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教师管理制度,做到以奖为主,奖惩结合。狠抓制度落实,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加强文化管理。弘扬教师的主体精神,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忧患意识,提高向心力、凝聚力,将教师的思想言行统一到学校的思想目标上来,努力形成一种学校文化精神。建设教师的自我约束机制。深入开展学生和家长议教、评教活动,全面评价教师工作,构建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激励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

(三)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魏书生说:“做教师,就要爱这个职业。”“如果不爱它,就趁早离开它;如果离不开它,就趁早爱它。”按照本色做人,按照角色做事,按照特色定位。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自己的精神乐园。七中的每一位教师既要讲责任,又要讲品位。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力求自己能超凡脱俗。在我们学校今后要多一些与专家的对话,多一些深邃独创的思想,多一些德业双馨的名师,多一些高雅的文化活动。品味造就品质,也才能最终铸就品牌。

三、培养博雅学生:重视每一位学生的生存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七中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都始终坚守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存状态,把每一位学生放在心上,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的学生发展观,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5万多名优秀毕业生。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存状态。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藐视,造成全国每年都有较大数字的学生溺水死亡、车祸伤亡、食品中毒和其他意外伤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学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落实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它包括身体安全、心理安全、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落实生命成长教育。生命教育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在青少年的生活与心灵世界里,常常会遇到很多困惑和烦恼,生命教育就应该以青少年的成长为主线,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健康成长。

落实生命价值教育。积极的生命价值是鼓舞学生走向光明人生的信念。生命价值无所谓大小,一个人的价值可以是完成一项推动全人类发展的伟业,也可以只是让自己和周围的人感到快乐。让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前景。学生发展水平是衡量一所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树立正确的绿色质量观,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有个性地发展为基本原则入得我校门,便是我学子。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求同步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求同步提高,当都要有提高;每一位学生不求同一规格,但都要合格。各因其材,各尽其才。使所有学生走上各自不同的成才之路。

(三)进一步创新立德树人的载体。积极完善德育序列化方案,深入开展“学生综合实践与德育一体化”实践,加强学业指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道德成长、习惯养成、人格发展、实践能力、社会适应、创新精神等多方面展开,以思想引领、情感陶冶、实践体验、活动养成等形式多维度推进,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四)进一步创新社团活动模式。七中是“艺体见长”的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普及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有机融入到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成立并组织好各类艺术小社团,拓展学生艺术学习空间。常抓阳光体育运动,认真开展好“群体性”小竞赛活动,“以竞赛促活动,以活动促素质”。强化学生的健康观,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以“四节”(社团节、科技节、体育节和艺术节)活动为依托,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特长。

四、建设博雅文化:充分挖掘学校精神内核,让学校灵魂点亮师生幸福生活的心灯。

学校文化是学校灵魂,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最集中的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七中的文化理念是“德、博、艺、雅”,“德”就是“至诚至善、品德高尚”,“博”就是“兼容并蓄、知识广博”,“艺”就是“艺体见长、技艺精湛”,“雅”就是“健康生活、优雅人生”。

建校100多年来,七中在“博雅文化”熏陶下,秉承“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的七中精神,确立了“唯尊重,尚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向上、向善、求真、求美”为校训,逐渐形成了“内炼外修,博学雅行”的校风,“尽心、尽力、尽善、尽美”的教风和“知学、好学、乐学、善学”的学风。

学校将围绕“博雅文化”理念,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层面,进一步提炼、丰富“博雅文化”的内涵,充分挖掘“百年七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凝聚七中精神,发扬优良传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使学校文化体现文化传承与思想引领的统一、氛围熏陶与内涵滋养的统一。

(一)建设格调高雅的环境文化。挖掘七中百年办学的历史文化底蕴,整体规划校园环境文化,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建设布局合理、格调高雅、大气灵动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全校师生的文化素养。

(二)建设有约束力的制度文化。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适应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健康成长,使学校各项制度规范、科学,适应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建设有进取心的精神文化。不断推进“校风育人”工程,通过“一训三风”的宣传与学习,引导师生追求高尚的精神世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和人格塑造。加强校史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的热情;开办“博雅讲坛”,发挥优秀校友的激励作用,鼓励师生开拓创新。

(四)建设有影响力的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全校师生在校园生活的各种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品位,它是学校价值观的动态反映,是校园的“活文化”。积极创设具有“博雅文化”内涵的校园活动,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贯穿在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用看得见的行为方式强化看不见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