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成果

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1-06-21 16:00 作者:管理员 点击量:

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期,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的初高中学生,正由儿童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爱好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大。但由于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中学德育即狭义的认为中学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地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一、中学生的德育现状令人深思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青少年抢劫案件令人触目惊心。例如,网上披露某校一学生由于在考试中5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砍伤,某学校学生为在网吧上网,没有钱就抢劫等等。   

2.厌学学生日益扩大   

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思想严重腐蚀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商品经济、西方各种思潮和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以致言行上有些“出格”了,甚至出现部分学生生存观念发生改变,缺乏精神支柱,思想空虚,品德下降。   

4.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尤其近些年出现“富二、三代”   

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脏话臭话随口流露,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   

现在的中学生只知享受,不思进取: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爱己,不知爱国。缺乏民族自尊心,仁爱之心者比比皆是。   

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另外,是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部分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眼不见为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美其名曰:“此乃新形势下的生存之道”。长此以往,思想品德教育形势显得十分严峻。   

二、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1.从学校的整体改革入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首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全局。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从整体上深化教育的改革。使教育从传统的应试模式转到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轨道上来。改变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始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首要任务,坚持进行教育改革,形成整体的育人环境,增强德育的实施。   

其次应从教师做起,“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现在,很多教师总认为把教学质量搞上去就行了“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诸多问题不关心,所以应提倡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要不定期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内容,做到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并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研究,从而加强学校思想教育。第三,德育除了专门的思想政治课外,还应在其它学科中加以渗透。针对学科特点,政治课教学一定要结合当前形式,要在教育教学中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知识传授的同时,顺便启发他们学习的必要性与目的,从理论的角度帮助学生弄懂一些道理。   

2.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德育网络   

中学要优化德育工作环境。要加强协调,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具体地说,要抓好三个方面:一要优化学校主环境,二要改善家庭小环境,三要净化社会大环境。其次是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职能作用。这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促进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的根本途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工作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的核心,一位学生的德育的优劣可能会关系到他一生的命运。不重视德育的教育是没有远见的教育,也是危险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德育工作,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3.转变德育观念,更新德育内容   

中学德育首先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摒弃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针对学生情况,分层次地确定德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中学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学校德育工作还要把创新意识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在德育整体教育上有所突破。在教育思想上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现主环节。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环境   

首先要抓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心理的隐形教育,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体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其次要抓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师应成为心理医生,要有比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掌握理论武器。平时,教师要多与学生亲密接触,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近学生的心灵,解除师生间的心理屏障。总之,教师应以良好的形象,细致地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眼中的“信任危机一,真正成为学生信赖的好朋友。   

德育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学校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以“三个面向”的要求为指针,以创建一流教育为总体目标,以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为指导原则,把德育研究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国家所需要的有用人才。